行業寒冬,養殖散戶如何絕地求生?
發布時間:
2022-09-26 13:55
來源:
養殖散戶被淘汰,是行業必然還是自尋死路?
中國的養殖業,以散戶開局,如今一批又一批的散戶被淘汰,令人唏噓。
根據近十年養豬規模占比顯示,2010年散戶占比85%,到了2020年變成60%,十年間下降近25%。
是養殖業不景氣了嗎?并沒有,養殖業一直在加速發展,只不過在向著規模化、集約化發展。
是資本讓散戶加速被出局嗎?不一定。
失敗的借口里面或許會有規模,但是成功的案例里不會缺少實力。
在行業的發展紅利期,但凡不懶、不傻的都能賺錢,大家的差異看上去也沒那么明顯,但是當行業發生變化,差異就出現了。近幾年,養殖業遭遇“寒冬”,能存活下來的,靠的都不是運氣。
養殖又苦又累,設備、飼料、苗種、管理等等工作,哪樣都不能疏忽,但是努力不等于成功,原料漲價、疫病突發、政策變化、市場波動……都可能讓所有的努力打水漂。
力沒少出,到頭來不賺錢,被行業“請出局”,沒有優勢的散戶,怎么拼得過資本?
不論規模大小,做事思維要對
我們既要埋頭趕路,還要抬頭望望路況,想想怎么走的更遠、更好,怎么走更省力,走哪條路,怎么避開路上那些坑坑洼洼...
一、長效思維
——關注短期利益很難獲得可持續發展
(1)跟隨國家政策。前些年養殖賺錢,有很多人跟風,動作很快,生怕賺不到錢,但是不了解環保、禁養等政策,場地、設備剛弄好就要被拆除,太冤了。做事需要跟隨大勢,但更要跟隨國家政策。
(2)看到發展趨勢。在以前,我們的養殖管理手段不多,對動物健康的認識不夠全面和充分,治療在很長的一段歷史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,為提高生產成績做出了突出貢獻,隨著食品安全和對人類健康的發展需要,禁抗令出臺、對藥物等監管措施加強,以及對飼養管理的深入了解,在未來,治療型會越來越少,保健型會越來越多。
(3)預判行業未來,設計獨特產品。養殖業內大部分人都在同一個戰場廝殺,在這里都是沒經過加工或設計的普通產品,走的都是大眾路線,價錢不高但是量大。少部分人已經“轉型”,發展優質肉蛋奶產品,為自己對產品找特色,比如綠色無添加、特殊養殖品種、針對不同人群的產品等,雖然產量還不多,但是對手少,也容易被消費者記住。
二、關注變化
——有時候打敗我們的不是競爭對手
(1)想賺錢要關注1件事,利潤。影響利潤的因素有很多,今年影響特別大的就是飼料原料的價格,原料突發的、大幅度的漲價我們很難去預判和控制,而且原料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維持高價,我們可能做不到囤太多庫存,但是可以相應調整優化,比如研究使用低蛋白日糧技術,或者在出售產品、人工管理等其他環節進行降本增效。
(2)多了解相關信息。養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看天吃飯,一定要關注“天氣預報”。有些人動物養的特別好,但是市場行情突然變了,或者是忽視了環境變化,比如夏季多雨會造成秋冬飼糧品質問題,強烈、長期的高溫對動物造成的后續負面影響等等,面對變化,再多的努力有時候也會很無力。
(3)給自己留一條退路。沒有什么是鐵飯碗,養殖也一樣。
三、掌握科技
——科技是第一生產力
如果說思維是軟實力,技術可以是硬實力的一種。規模化養殖能總結國內外好的經驗,擁有專家、技術等行業資源,讓每個環節的過程都盡量可控且能復制,極大程度地保障好的結果,一個場做好了就能開始“連鎖”,最終越做越大。散戶不一樣,很多人不具備專業技術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養殖經驗,大家不互通,有時候還藏著掖著。
那該怎么辦?要學會找資源。經典的書、大咖講座、行業大會......與高手做朋友,能打開我們的認知,讓我們更快地成長。資源不好找怎么辦?
龍昌動保擁有一支專業的飼料、養殖技術團隊,聚焦降本增效、養殖管理等,有線下拜訪服務,有降本增效、低蛋白日糧技術類文章分享,有油脂、霉菌毒素等飼料檢測報告,還有免費的線上技術直播,定期邀請行業內專家一起分享經驗與最新技術研究,讓生產有力量,讓產品有質量。
相關新聞